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闽地两“黄巷”

文、摄影/朱谷忠


在福建,有两个地方都叫黄巷。

一个是福州市著名的三坊七巷中的黄巷,我有幸在那里居住过十几年。另一个是莆田市涵江区的黄巷,我小时候外出疯玩中偶然撞进去一次。


福州黄巷.jpg

福州黄巷


两个黄巷,相距百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们竟是遥相守望的两片叶子,源出同一支根脉。

仔细说来,把这两个黄巷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对我来讲,也还是多年前的事了。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从莆田乡下调进福州工作,由单位分配居住在福州黄巷。一次,我供职的杂志社派我去当地居委会联系,釆写一篇有关黄巷历史的稿子。居委会的人非常热情,找了一位七十多岁的退休教师老周前来为我讲解。老周身体健康硬朗,说话爽快热情。当我们沿着巷子一家家探访过去,我发现他对这一带十分熟悉,一件一物,都能说出由来,记忆清晰,言语活泼,让我心里顿感亲切与敬佩。特别是他在讲述黄巷过去时,不急不躁,情感饱满,似把一罐“佛跳墙”细火慢炖,香气绵绵散出,又不至于消失得太快,令人深领其味。于是边走边看边听,兴趣大增,探究的思绪,也随着老人的话声,在古巷的历史记忆中不断飘拂着……

老周对我强调说,要了解黄巷,得从这里的建筑物及名人故居入手。别小看那些古旧的门窗,细看皆采用镂空精雕;一些并不起眼的大门内,却都有精巧的台阶、门框、花座、柱杆。原来,福州黄巷历史悠久,两晋时,便有中原衣冠士族南迁入闽,其中部分黄姓的后裔便聚居于此,定心耕读,于是就有硕儒黄璞等辈,修学守道,深居简出,令人肃然生敬。据载:黄璞(837~920年),字德温、绍山,号雾居子,历史学家、大学问家、文学家。唐进士官至唐朝翰林院崇文馆大校书。关于他居住的黄巷,有一则流传极广的故事,说是唐末起义军首领黄巢当年攻城拔寨,经过此巷,知是硕儒黄璞读书做学问的地方,竟下令熄炬,噤声而过,秋毫无犯,传为佳话。巷内一座小楼,就是硕儒黄璞晚年故居旧址。后来,江苏过来的巡抚梁章钜,于清道光年间对黄璞在黄巷的故居进行全面修葺,建有藏书房、假山、水池、拱桥等,古意盎然,文气扑面。

我清晰地记得,采访回去,向当时的领导、著名作家也是老乡郭风先生汇报后,他却突然问我:“咱们家乡莆田的黄氏始祖黄岸,在涵江有一居住地,也叫黄巷,你知道么?”我一听,顿时怔住了。搜尽枯肠,终于打开记忆的闸门,猛然想到少年时去过离我家不过五里远的一个叫做黄巷的村子游玩过。青年初期,我为了讨生计,用三轮车载货,常常往返于老家与涵江,途中必经黄巷外围那条斜坡公路,俗称“黄巷坡”。不曾想到,到了福州,住进黄巷,地名听着依稀有点耳熟,却从未去细究。因而,面对郭风先生的提问,我确实脸红不已。从此,什么叫“孤陋寡闻”,我算是有了一次彻底的认知。从此,福州的黄巷、涵江的黄巷,便深深叠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莆田黄巷.jpg

莆田黄巷


事隔多年,今年初秋,我竟获得一次踏访涵江黄巷的机会。那天,在地方友人陪同下,我像梦游一般走进村里。当然,儿时来过一次的印象已荡然无存,走不多久,便见小街上的一座“黄璞故居”,赫然扑进眼帘。据友人介绍,这“黄璞故居”主人,与福州黄巷的硕儒黄璞是同一人。友人说:这里黄姓的来历,可以回溯到唐朝末年,时任桂州刺史的黄璞先祖黄岸,辞官归闽,由南越海道经此,为避风浪而登陆。数日过后,黄岸见这里的延福山林木稻秧,绿浪推拥,“遂定居此。”并把福州祖地“黄巷”,作为这里的地名。从此,黄岸成为黄氏入莆始祖。之后,莆田裔孙在宋、元时期,特别是明、清以来,向外播迁日益增多,“莆阳黄”也成为世界莆阳黄氏之简称,又称莆田黄,兴化黄,自唐迄清内外素有“十状元十宰相”“六会元三榜眼三探花”和“四尚书四贡元廿三解元五百进士千名举人”之美称,为中华东南黄氏望族。而该村的一本《黄氏族谱》,里面确凿记载,黄璞系黄岸六世孙,曾在涵江的黄巷居住过。现在的黄璞故居,就是黄巷村的黄璞祠堂。祠堂建于宋代,历代均有重修,现存基本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如今,故居大门外还有一对明代抱石,刻有“貔貅”图案,刻工精巧。两边门楣上各嵌一块石额,分别用楷书刻上“雾居”“归隐”,字迹清秀,石色发黄,是当年建房时的原物。入内,但见面阔五间,三进,占地面积达1000平方米,雕梁画栋,气势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础等物件,都有榫卯衔接,考古专家认为这是抗震结构,在古建筑中有其独特的价值。


朱熹画像.jpg

朱熹画像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地处涵江郊外的黄巷,多少年来,流传着与福州黄巷相同的故事,早年的《莆田县志》亦有记载:僖宗乾符六年己亥(即公元879年),黄巢起义军经过涵江黄巷,夜过黄璞家门时,知是大儒,命令军士将火把吹灭,悄然走过,没有惊动他。从此,涵江的黄巷名声大振。

后来也有史学家认为,这个事实应发生在福州黄巷,因据考《通鉴纪事本末》:“乾符五年八月,黄巢攻剽福建诸州;十二月甲戌陷福州;明年正月趋广南,巢兵自北而南。”其经过涵江黄巷,应在陷福州后、趋广南之前。

综上所述,可以肯定的是,福州黄巷黄姓家族,与涵江黄巷的黄姓家族,实乃同根同源;而大名鼎鼎的黄璞在两个黄巷都居住过,这也是毫无疑义的。然而,当年黄巢起义军经过黄巷发生的“双黄交臂、文武相安”的故事,到底是在福州的黄巷?还是涵江的黄巷?可能还要更多的史料来佐证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但我钦佩这支黄姓的后裔,不管是现在福州的,或是现在涵江的,多少年来,从都不去争黄巢“灭炬而过”的史实到底应“花落谁家”,因为他们知道,两个黄巷既是同根生的“连理枝”,怎能去做“相煎何太急”的事。不过,在历史上,这事也触动过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朱熹。确切地说,这是朱熹与莆田文化有渊源关系的使然,因此他曾来莆田访问过大学者郑樵,并留下一段历史佳话。其间,朱熹与莆田巨族黄巷黄氏有了密切关系,现藏于莆田市博物馆内的一块石碑,上有朱熹亲自书记的《唐桂州刺史封开国公谥忠义黄公祠堂记》,就是一个历史明证。这块石碑,虽然断裂,左部一点残缺,但字迹大部分完整。现存碑高0.40米,宽0.88米,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立。碑文楷体,端庄秀丽,瘦劲隽永,很有艺术价值。兹将碑文开头一则摘抄如下:

“新安朱熹,少闻先生长者曰,闽巨族,莆田黄氏,派出尚书令孝子黄香,代有显名。庆元二年,孙殿中侍御史黄黼,上言治道,被黜,与熹素有文墨之雅。将归,授熹以祠堂记。晚辈后生辞不敏,不娴于文字,且不敢为庸人诵说,而况敢记名公巨乡之盛祠。既公命之,不置,熹不得终辞……”。

由此,朱熹破天荒为一个家族写了一篇祠堂记。想来,这才是福州与涵江两个黄巷的黄姓后辈人应当感到荣幸与自豪的地方。